典型病例丨在腰上“拔牙”,我们做到了!
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吧
赵老先生的老伴已瘫痪5年,这期间都是赵老先生一直独自照顾,为了不让老伴生褥疮,赵老先生每天都要帮助她翻身、擦拭,这对一个75岁的老人来说十分辛苦。
有一天在帮老伴翻完身后,赵老先生突然腰痛难忍,最后被家人送到了本地医院就诊。
通过核磁检查,赵老先生被诊断为“腰部第五椎体压缩性骨折”。
图1:红框内压缩性骨折的椎体与其他椎体相比明显变形了
当地医生给出了两种治疗建议:
1.手术治疗:向压缩的椎骨中打入“骨水泥”(一种流体样的物质),等其变成固体后,起到支撑骨折骨头的作用;
2.保守治疗:静养,减少活动,让骨头愈合、固定,维持住现状,并且需要定期拍片子复查。
本着“能养着、不手术”的准则,赵老先生选择了保守治疗,然而半年之后疼痛并没有减轻,再次检查时发现,压缩的骨头变得更扁了!
图2:骨折的位置压缩得更厉害
这一次,赵老先生听从了当地医生的建议,选择了打“骨水泥”的治疗方式。
然而,本以为会恢复的赵老先生,却面临了更大的问题——腰疼虽然有所减轻,但是又出现了严重的下肢疼痛、麻木。
普遍的腰疼、腿疼,站立时会比较辛苦,躺下就可能缓解一些;但这时的赵老先生,躺下都会痛苦万分,辗转难眠,真是身心俱疲!
通过影像检查发现,赵老先生打的骨水泥渗漏,压迫到了脊椎旁的神经,所以导致左腿疼痛。
图3:发白发亮的是“骨水泥”,圈出来的部分导致了赵老先生腿痛
在仔细询问病情、查看病人影像资料后,张西峰教授明确认识到这个病例的困难之处:
1. 跑偏的骨水泥位置比较刁钻,正好在神经根管之内。传统的内镜手术从椎板间或者是椎间孔进入都不是很理想;
2. 患者还是想做微创手术,骨水泥和骨组织在内镜下区别不大,这就很考验医生的精准定位能力。
这个手术,形容为“失之毫厘、谬之千里”一点不为过。
图4:手术位置很刁钻,难度较大
张西峰教授说:“压迫的骨水泥位置太特殊,入口就定为‘后外侧穿刺’,落脚点放在‘上关节突尖部’,这个位置是很艰难的。我做了18年脊柱内镜手术,这样的病例也是第一次遇到。如何把骨水泥残渣剥离出来又不损伤神经,不影响脊柱的稳定性,真的是个挑战!可以说,无异于是在病人‘腰上拔牙’!”
虎口拔牙,是兽医有危险;但“腰上拔牙”,却是医患共同承担风险!
作为微创脊柱外科的顶尖专家,张西峰教授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,虽然是首次遇到这种病例,但是张教授与团队成员通过多次研讨,设计出多种方案,在深思熟虑后选择出具有最大把握的手术方案。
2021年5月28日,手术即将开始,一早上张西峰教授及助手就严阵以待,他们深知:每次上台,患者都是把生命交给了医生。更何况这个手术的难度级别非常高!
首先,通过穿刺针定位,随时透视,快速置入工作通道。
图5:术中的穿刺定位
接下来就是用磨钻,在磨除部分上关节突后,通过脊柱内下镜的逐步分辨,尽量避开出口的神经根,从神经根的下方磨除部分骨质,一点一点抠出渗出的骨水泥。
这个手术最大的麻烦就是神经根遮挡住了渗出的骨水泥,骨水泥很细,需要一点点的剥离。
剥离骨水泥的时候,又不能推开神经,推神经容易引起病人剧烈的疼痛;但不推开神经又害怕渗出的骨水泥残留下来,症状得不到有效缓解。
图6:术中摘除的又小又碎的骨水泥
这样精密复杂的手术,留在赵老先生身上的却仅有一个微创的小孔。
术后第二天,张西峰教授查房的时候,赵老先生激动的说:“从上次手术完到现在快一年了,昨晚我终于好好的睡了一觉。”
2021年5月31日,术后仅3天,赵老先生出院了。
原本赵老先生来京就医的愿望只是缓解疼痛,能睡个安稳觉,没想到这回不光疼痛没有了,还能正常走路了。
赵老先生的儿子办理完出院手续,看着费用结算单感叹:“我们看了很多大医院的专家,都让我们开刀。手术的费用高就不说了,主要是创伤大,这次微创手术效果这么好,最后医保报销后自费才花了2万块钱!真是太感谢了!”
张西峰教授经常说:
没有多少医生会拿多年的荣誉冒险,给病人解决问题是我们的初衷。
长按识别二维码 立刻联系医生助理咨询
通过以下平台关注张西峰教授,直播时可与张教授在线连麦互动,帮大家解决脊柱相关疾病问题。
点 击 下 方 图 片 进 入